咖思漫 > 杂谈 > 正文

​日本侵华最大的错误,漏算川军抗战,永远铭记川军英雄

2024-10-21 21:35 来源:咖思漫 点击:

日本侵华最大的错误,漏算川军抗战,永远铭记川军英雄

日本侵华最大的错误,漏算川军抗战,永远铭记川军英雄

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争议颇多,有感恩美国太平洋反击并投下原子弹,有感恩苏联出兵东北迫使日本投降,但笔者觉得最不应当忘却的是,那群穿着破衣烂袄拿着简陋武器的川军英雄。

请先别骂笔者,对他们的形容已经是美化过,现存真实的照片中,行进的川军队伍中尚有衣裤不全者,而这也是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将川军所遗漏的很重要原因。

日本对中国早有觊觎之心,早在唐朝时便帮助百济复国,阻挠唐朝对高句丽的征讨,白江口之战日军战船大部分被焚毁损伤数万,打掉日本野心不敢犯我中华。

丰臣秀吉完成名义上统一,为消耗安置剩余的武将集团侵略朝鲜,明朝政府派遣援军,相继取得平壤之战、碧蹄馆之战及露梁海战的胜利,日本损伤惨重,加之丰臣秀吉逝世,日本的侵略行动再次以失败告终。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走向扩张的道路,日本于1879年吞并琉球王国,又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北洋舰队缺乏备战意识,被日军重创使清朝失去海权,日军高歌猛进威逼京师,迫使清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宝岛台湾,赔款两亿两白银。

日俄战争,日本遵照密约归还东北领土主权,但其掌握着沿线铁路的驻兵权,并且渗透势力到各个阶层,如果日本仅以扩展商业,掠取利益倒也无妨,会变相促进中国进步。

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又发动全面侵华,侵占中国大片国土,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并造成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

日本侵占中国领土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即便得到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面对扩大战争的野心,依旧缺乏石油、橡胶、矿物和粮食等资源,且日本国内随着扩军备战,财政极度吃紧,大量的黄金出口造成日元贬值,所以绝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日本在1937年并未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

国民政府用所谓的“黄金十年”,将统治的范围从北伐之初的两广之地,已经扩延到中国东南大部分区域,加上东北军的改旗易帜,以及中原大战的胜利,军阀割据数量大为减少,即便民国政府的钢铁产量,与武器制造水平依旧停留在清末水平。

但终结频繁的内战,政局稳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充裕的财政支撑下,至1936年底中央军队已从10万人扩充至40万(全国总兵力约180万),而日军常备军总额也只有25个师团约50万人,日本政府担心以这样的速度,中国庞大潜力被彻底激活,统一且强盛的中国,将成为日本称霸东亚的阻力。

而日本间谍的情报也显示,包括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以及地方实权军阀,都有强烈的联日倾向,如《汪精卫传》提到对日态度“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坐拥山西且赴日留学的阎锡山,两次下野都是在日本帮助下夺权,与特高课土肥原贤二保持亲密联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日本军部也认为,只要击溃少量的精锐中央军,就可以令国民政府屈服停战,复制“九一八事变”的成功,因此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1937年7月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正式提出对中国的军事打击,“七七事变”随之爆发。

七七事变旧照

在日本军部眼中,国民政府中央军停留在日俄战争的水平,没有重型火炮,没有装甲部队,飞机与舰艇根本无法对日军造成威胁,桂系与晋系及奉系具备较强实力,却各自为政对国民政府阳奉阴违,西北系早已分崩离析,川系装备差战斗力弱又常年混战,所以日本对中国作战胜券在握。

日本对情报收集异常重视,日本早在甲午战争前,便派遣大量情报人员潜入朝鲜和辽东,其绘制的地形布防图异常细致,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准确地情报也是日本能够屡胜强敌的利器,日军情报人员通过数十年的勘测积累,共著《支那省别全志》《支那经济全书》《支那沿岸纪要》等书,其记述内容之详尽,对中国国情分析之透彻,或许超过自身的认知。

川系确实如日本情报显示的那样,从1911年辛亥革命前四川的保路运动开始,四川就形成各种派系,由于处于西南边陲天高皇帝远,北洋政府无力管控,在外部势力的刺激下形成诸多军阀,这些军阀划分区域各自为政,麾下军队武器装备陈旧落后,战斗意识低落打仗如同儿戏。

国民政府很多将领都嘲笑过四川军队素质差,差到什么程度?川军抗战前被骂做“双枪兵”,除了本职步枪,还随身携带烟枪,除此外川军交战之时,百姓在旁围观顺道卖卖茶水瓜子,收兵之时往往缺员严重,需要到各酒馆茶楼找寻,军纪荡然无存。

直到1929年中原大战前夕,抗日将领刘湘拥护国民政府,逐渐取得在四川的优势,至1935年又遵从国民政府令,允许中央军进入四川,协助整顿川军裁汰病弱,提升四川工业实业基础,可惜尚没有推进,侵华战争已经爆发。

四川军阀割据示意图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川军各派系一致拥护抗日,并迅速整编成2个集团军(14个师),用步行的方式奔赴“淞沪会战”主战场,抗日战争初期的淞沪会战,国民政府共投入了约75万军队,除中央军外,地方上除晋系需策应华北稳定外,主流派系川军、湘军、桂军、粤军、皖军、东北军、西北军都有参加。

江浙是国民政府的主要财政区,更集中了全国半数的轻重工业,同时也要策应吸引日军开辟长江战场,因此国民政府分战略意图想要达成,就必须顶住日军压力将财富转移,因此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向全军发布死守的命令,也拉开川军抗战的光辉历史。

淞沪会战川军面对海陆空压倒性的日军,广泛采用日军都为之震惊的肉搏战,完全无视生死以拖延日军的攻势,在构筑工事时缺乏材料,将殉国将士挡在掩体上,死守阵地不退半步,血战七昼夜歼敌六千人,践行国歌中“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泗安战场川系23集团军,掩护撤离损伤惨重却敢于向日军冲锋;南京保卫战负责南京东南防线,被击溃后转为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长沙守卫战20军为守卫长沙,以整建制的伤亡阻滞日军;滕县保卫战击毙日军4000余人,创抗战之初最大战果,为台儿庄大捷奠定基础等。

毛主席曾为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书写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正是在抗日战场的英勇表现,为川军赢得“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台儿庄战役

长达八年的抗战,由于东南沿海主要省份的丢失,四川成为国民政府最后的基地,川省提供(抗战时期)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兵力,代价是原本富庶祥和的“天府之国”,普通百姓却连饱饭都成为奢侈,且伤亡失踪超过64万人,为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总数的1/5,但川人毫无怨言,反而为之自豪。

凭借爱国精神,曾经被日本轻视的“川老鼠”,成为阻碍日本侵略的“川老虎”,彻底击碎日本短期内灭亡中国的预想,长久的消耗令日本称霸东亚梦碎,川军在抗战接受血与火的锻炼,抗战结束后得到大量的日军装备补给,由此也被国民政府寄予厚望。

但包括参与台儿庄战役的邓锡侯、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参加远征军的王伯勋、参加淞沪会战的郭汝瑰、参与宜昌抗战的“哈儿司令”范绍增等,诸多爱国将领不愿见到再起兵戈,纷纷于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与中央政府联络相继起义,减少西南解放的伤亡。

所以,永远铭记川军英雄,无私的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奔赴战场,用他们的鲜血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也奠定现在美好幸福社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