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思漫 > 社会 > 正文

​“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张艺谋处女作,中国电影新纪元

2024-11-04 16:01 来源:咖思漫 点击:

“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张艺谋处女作,中国电影新纪元

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

文末有投票!

莫言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张艺谋是个了不起的导演,姜文是个了不起的男演员,巩俐是个了不起的女演员,他们这群了不起的人,在1987年碰了个头。

于是这部1987年的《红高粱》也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作为中国首部获得电影节国际A类大奖的电影,这股殷红也让老外头脑发热,四肢颤抖。那种无所拘束的,野蛮的,冲昏头脑的红,足以让每一个端坐城市的文明人为之惊诧。

这是一部简单到你无言以对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能看得你浑身血脉冲腾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时候,你最好让你的理智和文明人的心性后退,全然去感受那红成血海的热与红,感受那无处不在的野性和热情,那股旺盛到溢出屏幕的生命力。

整部电影就一个字——红。高粱是红的,酒是红的,九儿是红的,太阳是红的,血也是红的。除此之外的颜色是——黄,土地是黄的,狼烟是黄的,鬼子的军服是黄的,汉子的脊梁也是黄的。

如果你不知道中国人的血性,那么这部电影你非看不可!那一年的老谋子初出茅庐,那一年的莫言小有名气,那一年的巩俐还是个坐在校园里的学生,那一年的姜文脱掉上衣,就能喷薄雄性荷尔蒙。

血性,成了《红高粱》主题之外的主题。因为张艺谋根本没想拍一个合格的故事,他只是用极尽风格化的镜头语言去描摹上世纪30 40年代的华北,和这一群如同高粱一样,野生野长的人们。

第一层血性——颠轿子

巩俐演的小娘子九儿要出嫁了,可怜的九儿年芳二八,刚长到成人的年纪就被那腌臜贪心的爹妈当了货给卖了,卖主是谁?流白脓,淌黄水的麻风老头李大头。于是她哭哭啼啼,一万个不愿意地上了路。

这花容月貌的小雏,一想到得委身那行将就木的老家伙,自然是满心悲怆。

这个时候,姜文饰演的轿夫来了,九儿望着那淌着粗汗的,雄壮坚实的脊背,自己却要嫁入那森森的家门,莫非那年过半百的病体就是自己的归宿?眼前粗壮的脊梁和周遭的黄土地混为一体,把九儿如水的眸子塞了个满满当当。

她缄默无言,只是闭着嘴保持最后一点的尊严。

姜文饰演的“我爷爷”喝了一声:不说话,颠!

于是这些贲张着雄性荷尔蒙的汉子们闹腾了起来,暴土狼烟,汉子们的脚步践踏着黄土,每一寸气力都让大地震抖,颠得天公也怕,颠得地母慌张。你没动静,我就给你点动静,九儿在那轿里是大气喘,是心神慌。这一段的颠轿没有任何情节推动作用,张艺谋只是在表达那股劲儿,那股中国汉子的豪性。

这些生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不懂得绵长的儿女情,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震起埃尘,散落四方。我觉得张艺谋是最会拍男人的导演,这样一场粗犷得毫无美感的戏,就在黄土掩盖之下的硕实筋肉中,颠出了味道。轿夫们爽朗地唱着没三没四的歪歌:

“我的个小乖蛋,丑新娘,我的天,呲牙往我怀里钻。”这一段没有任何的叙事意义,也没有任何的情节作用,但是却是无法从这样一部作品里剥离开来的。《红高粱》的生命力,就在蹩脚的歌词,扬起的黄土,颠三倒四的步伐里,初见端倪。

这就是中国人的第一层血性——闹!这些厚实的汉子们并不藏着掖着,而是选择把所有的热情都释放出来。这就是中国汉子们第一种血性,热情似火,旷达豪爽,谁人畏畏缩缩,像个娘们?

第二层血性——高粱地里的野合

在经历土匪打劫后,“我爷爷”握住了九儿的脚,对一个中国女人而言,那是一种野性的占有。

也许是高粱地里的那一眼回眸,也许是两人眼神交错间的电光火石。欲望在他心中翻腾,一如那些野高粱,旺盛而肆无忌惮。天地玄黄之间,没有人会感到压抑。

九儿第一次回娘家,那不中用的父亲唠叨着些:李家多大的气派。

九儿扬鞭而去,到了青杀口,那片长得密麻麻的野高粱地里。随风而摇的高粱暗指着九儿不定慌乱的心绪,也暗指着九儿躁动不安,蒙昧初开的怀春。张艺谋从来不用细腻如王家卫的笔调去刻画人物内心,而是大大方方以物象,景象来诉说。

而“我爷爷”越过高粱,抓住九儿。他两对视良久,沉吟片刻,九儿明白了,我爷爷就踩出一片高粱地来。震荡的鼓点合着那高亢的唢呐瞬间响起,中国影史最具爆发力的一段来了!那黝黑光滑的脊背,蜕尽祖辈旺盛毛发的身躯,在父辈骨殖滋养的大地上,“我爷爷”决定进行一场生命仪式。

那野性蓬勃的生命力简直要溢出来一般,红红的日头下面男女之间的交合,正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翻腾着,沸腾着。九儿躺下,闭着双眼,“我爷爷”则跪了下来,向那原始的母性力量做一个虔诚的崇拜,随风飘扬的高粱氤氲着血肉的味道——生命,红彤彤的生命。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莫回头啊头!”高亢嘹亮的歌声让九儿不再担惊受怕。老谋子用歌声去调动情绪,如我所说,这是一部完全靠着热情的电影,那澎湃不息的热情,冲涌。

高粱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不论旱涝,都可以存活。正是象征这片土地上粗粝野性的人民,更是所有的黄土地上的中国人们,我们都像这高粱,淌着一腔澎拜的血。

这是中国人的第二层血性——对原始母性和生命的崇拜。我们不是弱不禁风,甘居人下的民族,我们是崇拜生命,崇拜原始野性的民族,野地里的高粱,就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血肉筑成。

第三层血性——撑起半边天的女人

李大头让人杀了,有人说是“我爷爷”干的,但没有证据。张艺谋的镜头语言,丰满而多彩,这一点和远在香港的王家卫很像,日焰旺旺,红色吞没大地,在九儿和“我爷爷”交合之后,应景地出现。

掌柜死了,伙计自然要作鸟兽散。作为小女人的九儿,自然张罗不起这么大的一家子生意。伙计要走,这一家就算是破落了,这九儿可就成了这老宅子里的寡妇,年轻的如水的姑娘就这样一辈子折在这了?换做一个寻常人家的黄花闺女,就得看着这空门,日复一日消殆自己的青春。

但九儿不是这样的女人。她,三尺微躯,一个小女人又何妨,她站了出来。一个人扛起了这户酒庄的买卖,原来女人哪里是什么男人的附属,又哪里是什么纤纤的弱不禁风?在《红高粱》里面,就没有一个人是软骨头的孬种,不管是身形健硕的男人,还是如同九儿这般依依拂柳的女人。

这让我想起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从这一点看来,即便是山水空蒙的湘西,也如同这黄土红日的山东高密。中国的女人,总是不愿意逆来顺受。

咱这烧酒锅上没大小,我是九月初九生的,就叫我九儿。”一句话,就让一个女人站了起来,她就是中国女人的缩影,劳动妇女,温婉中带着朴实的强悍,一如高粱。张艺谋在刻画九儿这个形象时,一点的心理描写都没有,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她多愁善感的心理世界都具化成了她的一举一动。

高!实在高。较之三四流的所谓“女权电影”,张艺谋在这样一部貌似能闻到男人汗味的电影里塑造的女性才真真正正的血肉丰足,独立自主。

她可以打得“我爷爷”直叫唤,也可以用这消千病百毒的高粱酒染上一轮红日,洗去李大头的留下的污秽,当然还可以站在烧酒锅上,一把一把汗酿出高粱酒。

这是中国人的第三层血性——属于中国女人的柔中带刚。不像日本女人,只能低眉顺眼,也不像所谓欧美女人,分庭抗礼。中国女人的美与强,像一朵花,像一株高梁,像这大地,像所有生命的源头。

第四层血性——打土匪,惹三炮

在迎娶送嫁九儿时,汉子们路过青杀口,遇到了绿林强人。

也许是九儿回望了一眼,“我爷爷”便决意即使杀了身,也要和这歹人搏斗。怕?汉子们天不怕地不怕,照样是轮倒,这片土地里生长的人们不畏惧强权,即使是张牙舞爪的强人。

后面九儿被十八里坡最大的土匪头头土三炮抓走,勒索了笔大钱,看见九儿让人欺负得是心力憔悴,一副邋遢样。“我爷爷”象征着男性力量岂能坐视不理?他无名无姓,决定为一个女人报仇雪恨。

“我爷爷”一介匹夫,血肉之躯,便要为这女人报仇,要用男人的方式解决女人的问题。

在三炮爷的地界,这没头没脑的“我爷爷"也是直条条往里闯,莽得很。”你他妈敢骂我,老子就要吃牛肉“,热气腾腾的不是肉锅,更是“我爷爷”复仇的气焰,汉子平生见不得自己的女人让人糟蹋!让十里八乡都怕得低眉顺眼的土三炮又如何?

一个凌厉的扑身,刀就架在了脖子上。好家伙!那人人怕,家家惊的土三炮,就攥在自己手里。血性方刚。土三炮说自己没动九儿,“我爷爷”也就饶了他,但土三炮是强人,自然要他杀头,但“我爷爷”自是不怕,一个大步从容,死就死!汉子!

但也破口大骂:你不仗义,我饶了你,你不饶我?三炮爷虽是歹人,但也以字当头,饶了。“我爷爷”也就这样捡回一条命。粗粝无比的方式,带着一些戏谑和可笑,两个男人,因为一个女人大打出手。缄默中的爆发,《红高粱》拍得极其野蛮和热烈。

这是中国人的第四层血性——不惧强权,重情重义。你坏了我的女人,我就要为她报仇,天公地道。你饶了我的命,自然也就饶了你的,天公地道!强人何惧,见了皇帝都不磕头。

第五层血性——打日本人

后来,日本人来了。

土三炮和酒锅上的罗汉大叔都去抗了日。日本人抓到了他俩,吊起来,血肉模糊,一身狰狞。当着所有这片高粱地上的人们,还是在那片高粱地里,之前生命开始的地方,他们要处决一个中国人。在这里,张艺谋陡然让这个原本充满寓言性的普适故事进入了历史,日本人来了,家国沦丧了。观众这才想起来,这些有血有肉的汉子,也逃不开时代的浪潮。

日本人用最残忍的方式——扒皮。生生扒开那些坚实肌肤皮囊,露出殷红的血肉。

村民们和“我爷爷”一样,把高粱踩出一片平地,但是之前是赞美生命,这一次是要践踏生命。

日寇活活地把土三炮和罗汉大叔的皮都扒开了,把那些中国人的血肉都露了出来。哪怕这个时候,也没人讨一句饶,土三炮没有,罗汉也没有,村民也没有。你剥开老子的皮,看到了什么?

中国人的血肉。

罗汉死了,九儿要为他报仇,这些大耳朵老百姓决定共赴国难,日本人有枪有炮,我们有血肉之躯,足矣。临行前,喝一碗高粱酒,唱一曲祝酒歌,这首歌唱出了我们最壮怀激烈的民族血性。

烧火的红,烈日的红,高粱酒的红,中国汉子脊梁的红,洇成一片血红的海洋。背后的火焰熊熊燃烧,火光照在黝黑的发红的脸颊上,端起一碗酒,他们大声唱起,一样的不着调,一样的粗粝。

“喝了咱的酒啊,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啊,见了皇帝不磕头!”

每一镜头都在感受着生命的脉动,一首血性的史诗!

燃起了,燥起了,血红的太阳下面,那些不甘受辱的,那些粗犷野蛮的,那些血性的中国人抱着燃烧的高粱酒冲向日本人。背景是高亢,欢快的唢呐,画面是燥热壮烈的燃烧,大喜大悲间,一个民族最深处的壮阔爆发了出来。火焰几乎是烧到观众眼睛里的,每一帧都像在燃烧,张艺谋毫不克制,唢呐声震得天响,烧火烧得人心慌张。老谋子唯恐情绪着凉,而不能准确地传达他的意图。

太旺盛了,《红高粱》的热情与红色。

看得我潸然泪下,看得我这个浸淫犬儒太久的文明人为之羞愧。

九儿中了日本人的枪,在一轮红日前死去,太阳照着她的身形,巨大。

那泼洒一地的高粱酒红得刺眼,直到那一刻,才发现高粱酒就是鲜血,鲜血就是高粱酒。九儿的血终究融入了她酿成来的高粱酒里,滋养着黄土地。

屏幕里出现了全幅的饱和红色,那都是鲜血,是中国人的血。从没有一个导演敢用如此饱满的大画幅色彩,这是张艺谋的处女作。

“我爷爷”和“我爸爸”站在一起,血红。

这就是中国人的第五层血性——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红高粱》没有刻意去营造某种主题,但在最后的关头,却用一种无比诗意的粗犷伴着血红的色调准确无误地传达了出来。之前的四层血性,无非是小打小闹,而在这末尾,张艺谋也没有刻意地去表达,但仅凭那些血的红,地的黄,就让本片的主旨升华。放眼纵观,能比高粱酒还要红的只有血,能比大地还要硬的只有脊梁,站在民族的视野上,这句话才真正成立。

“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宝船,长长的大路......”生命起伏落定,一个轮回。

本片是张艺谋的处女作,第一次执掌导演,片子的投资也不大,张艺谋索性就谁也不学,就照着自己的内心纯野的性,结果就鼓捣出了这么一部“故事极其简单,镜头语言极其精妙”的巨作,通篇下来不过90分钟,大段段的红,与粗粝艰涩的基调,却无意间将我们民族最壮怀激烈的史诗与血性讲得无出其右。

我至今都还记得那首酒神歌,那朴素的歌词,浑厚的曲调,就是我们民族基因血脉里的图腾与信仰,中国人干了一碗酒,就都是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