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思漫 > 杂谈 > 正文

​23年前的今天,23位“中国脊梁”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25-02-10 20:48 来源:咖思漫 点击:

23年前的今天,23位“中国脊梁”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本文介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

[加油]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加油]

91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918事变”,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14年后,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迎来了重要转折点

23年前的今天,1999年9月18日,国家授予为中国“两弹一星”国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对“两弹一星元勋”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关链接,可参阅以下文章

【历届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增选情况统计】

【历届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增选情况统计】

(文中如有错误或遗漏,感谢指正,谢谢您的浏览和关注)

“两弹一星”重要时间节点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颗弹道导弹东风-1试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功勋”授予名单(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1999年9月18日,国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等16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同时,追授已过世的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7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计23人

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主体图案由五星、长城、橄榄枝和光芒线等组成。(直径8cm,质量515克,99.9%黄金)

以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时间节点,“两弹一星元勋”的年龄分布为:

61-63岁,3人;

51-59岁,12人;

41-49岁,8人。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21名当选年份分布为:

1955年,首批学部委员5人;

1957年,增选学部委员2人;

1980年,10人;

1991年,3人;

1993年,1人。

院士-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中,被追认为烈士的有两人,他们是:

郭永怀(1909~1968);姚桐斌(1922~1968)

烈士-元勋

目前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有三人,他们是:

王希季(1921~ );孙家栋(1929~ );周光召(1929~ )。

健在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

程开甲(1918~2018);于敏(1926~2019);孙家栋(1929~ )。

获得共和国勋章的是:于敏孙家栋

获得八一勋章的是:程开甲。

“两弹一星元勋”简介(按照出生日期排序,简写,见谅)

王淦昌-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赵九章-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

郭永怀-中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

钱三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王大珩-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

彭桓武-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人之一;

任新民-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

陈芳允-中国卫星测量与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黄纬禄-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屠守锷-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吴自良-中国原子弹核心部件-“甲种分离膜”的主要研制者;

钱骥-中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程开甲-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杨嘉墀-中国自动控制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王希季-中国空间技术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

姚桐斌-中国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奠基者;

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

朱光亚-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于敏-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贡献值之一;

孙家栋-中国卫星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周光召-中国核武器主要理论研究者之一。

限于篇幅,介绍到这里,再次向为“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元勋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致敬!

(文中如有错误或遗漏,感谢指正。谢谢您的浏览)